最近在看一档家装类综艺节目,就是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装修故事。其中有一期,有一个小女孩,家里居住面积不大,但住了好几口人。所以就在床的旁边席地放了一个床垫,也做睡觉使用。在白天不睡觉的时候,小女孩就把床垫当成一个蹦床来玩耍。
当设计师知道了这个事情后,特意在客厅里装了一个小型简易的蹦床,包括小女孩在内的业主一家也都非常的高兴。但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小女孩是真的喜欢蹦床吗?我们的爱好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受别人的影响?
先说说这个具体的事情。小女孩之所以喜欢在床垫上蹦,是因为居住面积不大,所以要席地放置床垫做睡觉功能使用,所以这个床垫成为了她的玩具选择。那如果放的不是床垫呢?放的是架子鼓,放的是画架,放的是游戏机呢?小女孩的喜好是不是会改变呢?我想会的,因为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
然后,设计师特意为小女孩设计了一个蹦床,我想肯定会强化小女孩对蹦床这个爱好的认可。也许装修完毕后,没有了席地的床垫,小女孩的注意力会被新的事物所吸引,爱好肯定会发生改变。但有了一个更为像样的蹦床,那么她肯定更愿意去玩,从而强化这个爱好在心中的地位。
在《菊与刀》这本书中,说日本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相夫教子,要顺从,要操持家里的一切。从小收到的玩具都是和家务做饭相关的,从而从小就觉得家务是女孩子应该做的,而且也认为是自己喜欢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喜好,被影响的人很小,没有太多选择的能力,只能接受影响,久而久之,被影响的人就成了影响后的样子。他们的爱好其实是被影响的,并非自己真心喜欢。
有人会问,我们真的那么容易被影响吗?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不会那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但《社会性动物》里面的结论可以很好的解答这些问题。
拿这个小女孩喜欢蹦床这个事情举例。小女孩喜欢蹦床是因为有一个现成的床垫,可以当做玩具,她觉得玩起来感觉还不错,家里人问她喜欢玩吗,她也心满意自的回答喜欢。
这里面有一个自我认知失调的问题。首先,小女孩已经明确表示她喜欢蹦床了,这就是表明立场,如果后期她说不喜欢了,那她自己就会出现认识失调的情况。人为了平衡这种失调,就会在内部和外部找原因。
但小女孩的外部因素变了,现在变成有一个全新的蹦床可以玩耍。此时的小女孩会更加喜欢蹦床,因为她从外部因素找到了原因。同时,人更加相信权威信息。对于小女孩来说,成年人就是权威,家装设计师就是权威。既然权威都觉得她自己喜欢蹦床,那她肯定认为自己是喜欢蹦床的。所以,她将不会有认知失调,即使有,也会从外部因素找到原因,从而失调就平衡了。
从这一点也可以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尝试,多一些发现,也许还可以发现一些全新的爱好,自己的人生也会有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