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有哪些物候现象和风俗习惯?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

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当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是“四时八节”这一,在冬至日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也就是说在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从冬至日以后呢,太阳直射光逐渐向北半球移动,白昼时间逐渐变长,由冬季逐步变成夏季,周而复始。

在远古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就有用竖圭卧表来观测日影,把日影两次到达“冬至点”所经历的时间定为一回归年,古称“岁实”。也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长,所以又叫做“太阳年”,认为“冬至一阳生”,认为回到原点的标志。所以呢古人习惯把“冬至”当作阳历年的开始,也就是说古人把冬至当作如今的春节一样。据说周朝的历法就是以“冬至”为岁首的,在冬至这天天子要率领百官,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对冬至也是非常重视的。比如,罗马人以儒略历的冬至日为太阳神节,波斯人以冬至日为太阳神米特特拉节,巴比伦秘密宗教也把冬至日视为太阳神的诞辰,基督教将儒略历冬至日定为耶稣的诞辰,也就是圣诞节。可见世界各地对冬至日的重视以及对太阳的崇拜。

冬至日也是传统的“数九寒天”的第一日,俗谚“冬至交九”,从冬至日开始即进入“数九天”。以九天为一个周期,在九九八十一天后寒冬过去。《九九歌》就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至于确定冬至日的方法,则是透过竖立表木测量至日中午时分的日影长度,华夏民众则称该表木为“华表”。

冬至节气的物候现象:
冬至一候:蚯蚓结。意思是因为寒冷,土中的蚯蚓都蜷缩着。
冬至二候:麋角解。解就是脱落的意思。麋和鹿是不同的动物,鹿的体型小,属阳,角向前长,因夏至一阴生,所有在夏至节气有鹿角解的物候。同理,麋体型大,属阴,角向后长,因冬至一阳生,所以就有麋角解的物候。
冬至三候:水泉动。因冬至一阳生,太阳直射逐步往北半球移动,白昼逐步变长,所以水开始流动。

冬至节气的风俗习惯:
冬至节气的风俗习惯由来以久。早在商朝就有祭祖的习俗。到宋朝以后,皇帝专门制定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俗称“挂冬仗”,宫城内外遍布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骑兵甲,同时悬挂旌旗、击鼓、奏乐。而入朝官员则必须穿着制服觐见皇帝,比照祭祀大礼。到了明清两代就是在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而民间的主要习俗就是祭祖和团圆聚餐。通常情况下,是北方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有的地方也流行在冬至这天吃羊肉汤,说是在冬至这天吃了羊肉汤整个冬天都不会冷。

最后分享和冬至节气对应的七十二候花信风。冬至一候是杜衡,冬至二候是蜡梅,冬至三候是迷迭香。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