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春牛是什么?吃春盘是什么风俗?立春节气的风俗习惯和物候现象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标志了春天的开始,从立春到立夏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春季。
其实传统意义的春节不是指的现在的大年初一,而是指的二十四之首的“立春”节气。在北洋政府以后,就把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把阴历的正月初一定位“春节”,在此之前都是把“立春”视为春节的。

立春节气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提到“立春”就要说到一个俗语:“春打六九头”。什么意思呢?因为“立春”节气大概就在数九歌里面说的六九来临的时候,所以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那为什么又要说是“打”呢?因为和鞭打春牛有关系。

因为在“立春”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农人结束了冬歇,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而在农耕时代,牛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工具,可以说是主要的劳力组成,是家里的宝贝,因为全家指着它下力干活呢,舍不得鞭打,所有就用土牛来代替。所以,在“立春”的前一天,官员要到城池的东郊去迎接春神,参加鞭打土牛的活动。最开始只是静态的展示,后来演变成“鞭打春牛”的活动。泥塑的农耕人被活人扮演的“句芒神”所代替。句芒神就是春神,掌管草木的生长。句芒神要身穿绿色的衣服,手持杨柳鞭打土牛,以此示意唤醒冬歇的耕牛准备开始耕作,这也叫做“鞭春“。按照风俗,在官吏鞭打后,民众会争抢春牛身上的土片,撒到自家的农田中,以此期盼当年的农作物获取大丰收。

其实在从前有在立春日“吃春盘”的习俗。那春盘里是什么菜呢?在苏东坡的《送范德孺》里面有“青蒿黄韭试春盘”,由此可见春盘里就是青蒿韭菜一类的菜品。因为韭菜一类的菜有辛味,所以春盘又叫做“辛盘”。因为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后,按照传统的说法,身体里积聚了不少的浊气,需要吃一些辛味的食物来进行驱除。吃春盘的延续有“咬春”,其实就是将韭菜、芹菜、菠菜、鸡蛋等炒成合菜,用薄饼卷着吃,就叫咬春。

立春节气有哪些物候现象呢?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东,遇春风而解。意思就说在立春时节,春回大地,气温回升,冰冻的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蜇就是藏的意思,振也就是动的意思。意思就是因天寒地冻而冬藏起来的虫类开始苏醒,但真正开始活动还要等到惊蛰节气。
立春三候:鱼陟(zhì)负冰;陟的本义是从低处走向高处,意思就是鱼类感应到阳气生发,气温回升,鱼由水底出来开始在接近冰面的地方活动了。因为在冬季,鱼类是在水底活动的,因为冬季水底相对于水面温度会更高。

最后分享和立春节气对应的七十二候花信风。立春一候是侧金盏花,立春二候是银芽柳,立春三候是梅。

1 則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