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因为动物昆虫在冬天就蛰伏在土中,不吃不喝,叫做“蛰”。到了惊蛰时节,春回大地,春雷乍动,以此惊醒蛰伏在土里冬眠的动物,从此进入繁忙的春耕季节。
在汉初以前,惊蛰其实叫做“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是排布在雨水节气前面的,所以有“正月启蛰”的说法。但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就改成了“惊蛰”。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同,因此将正月的“启蛰“和二月的”雨水“调换了顺序。同样的,“谷雨”和“清明”也调换了顺序。
即 汉初以前 立春 ⇒ 启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惊蛰物候:
惊蛰一候:桃始华;意思就是桃花开时盛开了。
惊蛰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莺,意思就是感应到气温回升,如黄莺一类的鸟开始鸣叫活动了。
惊蛰三候:鹰化为鸠;鸠就是现在说的布谷鸟。意思就是到了惊蛰节气,鹰一类的动物都开始悄悄的繁育后代了,空了基本看不到它们的踪迹了。相反,布谷鸟却常常可以听见看见,古人就以为是鹰幻化成布谷鸟了。
惊蛰风俗:
打小人:据说在香港澳门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在每年的惊蛰节气期间出来觅食,如果犯了白虎,则在年内遭小人作梗,阻挠前程发展。因此在此期间,人们会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祭白虎:
和打小人的风俗差不多,据说在广东一带的民间在惊蛰节气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所谓祭白虎就是祭拜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最后分享和惊蛰节气相对应的七十二候花信风。惊蛰一候是山茱萸,惊蛰二候是连翘,惊蛰三候是瑞香。
唉,才惊蛰,温度就快30度了
闰二月,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早冷午热晚凉。
我这里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