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听到看到一些关于佛教的名词或说法,比如什么上辈子,下辈子的说法,这就是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再比如,好人有好报,做坏事就是造业,会下地狱的说法,这就是佛教的因果业报的理论。原来在梁武帝之前,僧人是可以吃肉的,但必须是三净肉或五净肉。其实叫出家人和尚是不礼貌的,他们有正式的称谓。什么是“开光”?“开光”到底有没有用?
先是各种修行者的正式称谓。沙弥(7-20岁男性出家人),沙弥尼(7到18岁女性出家人),比丘(20岁以上的男性出家人),比丘尼(20岁以上的女性出家人);优婆塞:不出家的男性修行者,也叫做“男居士”,优婆夷:不出家的女性修行者,也叫女居士。所以平时我们叫出家人和尚是不太礼貌的,直接叫大师或者法师就好。
什么是果位呢?大家经常听到的佛和菩萨其实就是佛教果位的称谓。大致意思就是指的觉悟程度的不同,果位不同。所以小乘佛教果位是:预留果、一来果、不还果,这三种都不能跳出轮回,只有达到第四个果位:阿罗汉果才能免除轮回。而大乘佛教的果位则是,阿罗汉、菩萨、佛。也就是说大乘佛教的果位从低到高是阿罗汉,然后晋升为菩萨,最后觉悟成佛。
刚刚说了跳出轮回,就要说到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里的六道指的是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之所以要轮回是因为没有涅槃,就要受轮回之苦。
什么是涅槃呢,涅槃就是觉悟佛法,明白宇宙的本质,不再轮回转世的状态叫作涅槃。在佛教看来,涅槃是修行的终极目标。
说到涅槃就要提到“十二因缘”,因为在没有涅槃之前,人都要轮回转世的,而每一次转世就要经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指的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简单说就是人一生的各个阶段,由无明开始,因为在过去世中的烦恼和迷惑,没有认识到法的本质,所以叫无明,然后人出生后接触各种感官刺激,产生各种欲望,从而造成各种善恶业,直到老死。因为只要有业,就要进行转世轮回,所以众生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轮回。也就是根据所有前世的善恶业来进行评判,转生为六道中的其中一道。
那么这里就说到业和报了,业就是每个人做的善事或坏事,只要有做事就会产生业,这种业或善或恶,那么都要进行果报,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所做之事进行负责和偿还。
说到六道就要提到六道四生里的“四生”,四生指的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其中胎生卵生都容易理解,这里的湿生指的是生在潮湿环境的众生,比如蚊虫;化生就是指的没有任何依托,突然自然化生出来的,比如天人,中阴身,地狱众生。
这里再说一下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佛教名词“开光”。大家一听到开光就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感觉那是一种神秘的具有某种特殊能量的法力。其实开光指的是,在佛像落成后,僧人进行的启用仪式。其实这个仪式就是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以此告知信众,从此以后这尊像就代表佛了。开光仪式就是僧人们诵念一段专门的经文,这个行为本身不会使佛像产生任何超自然力量。当然,在密宗的观念里,开光或许有一定的“加持”作用。
再说“三藏”,我们看电视剧说唐僧是三藏法师,那么是哪三藏呢?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论藏。经指佛说的话,律就是指修行者要遵守的戒律,论指的是菩提根据佛的话发表的论述。所以精通经律论的高僧就叫三藏法师。
那么出家人可以吃肉吗?这个要分时间来看。我们经常听到说不吃荤腥。但是很多人没有把荤腥这两个字搞清楚。荤不是指的肉食,荤指的是一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比如葱,蒜,韭菜等等,腥指的是没有成熟的肉。而僧人到底能吃肉吗?答案是可以的。
只要是三净肉和五净肉就可以。因为印度僧人是不搞劳动生产的,只被允许向老百姓讨饭生活,所以百姓供给的饭菜里面很难没有一点点荤腥的。而且在佛教看来,生命在死亡以后就已经开始下一个轮回了,剩下的肉体并没有特别的含义,所以在印度佛教看来,吃肉与否没有太大的影响。
那么这里就引出了三净肉这个说法。动物宰杀过程僧人没有看见、动物的惨叫声没有被僧人听到、这个动物不是专门为僧人而宰杀的,那么这个肉就叫三净肉。再加上动物自然死亡的尸体和被其他肉食动物吃剩的肉,这两种加上上述的三净肉,合称五净肉。当然,像狮子一类在印度佛教认为尊贵的动物不在三净肉五净肉之列。据说中国佛教不吃肉是从梁武帝时期开始的。
什么是六根清净?这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大致意思是由于身体各种感官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各种感受和欲望,因此会产生业。
为什么僧人要在头顶烧戒疤?其实烧戒疤不是来自印度,而是从中国元代开始的,因为只有汉族僧人要烧戒疤,有学者认为带有歧视性质,现在已经废止烧戒疤了。
接下来大致分享一下佛教的宇宙观,这样才会对佛教的一些理论和名词有更深刻的理解。
佛教的世界说法不一,按照《俱舍论》的说法,我们居住的世界处于虚空中,一共有三层,最下层是“风轮”、中间是“水轮”,最上层是“金轮”。这三个轮子都是非常大的,就拿我们所处的最小的“金轮”来说,按照《俱舍论》记载,金轮比太阳系还大,记载的直径为12亿3450由旬,周长是36亿1035由旬。由旬是一个古印度长度单位,原指公牛行走一天的距离。但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法指1由旬相当于现在的15到20公里。若按1由旬为15公里算,金轮的直径应该约为185亿公里。
我们的这个世界就在在金轮之上的,也就是我们的地表。在金轮之上有九座山,中间的一座叫须弥山,是地表最高的山,高84000由旬。但印度常用虚数和大数,把它想成非常高就好。在须弥山周围有八座山,最外一层叫铁轮山,围着整个世界。九山之间有八海,最外边的海叫外海,海水是咸的。其余七海叫内海,海水是甜的。
在外海中有四大洲,分别分布在须弥山的四个方向。南边的叫做“南瞻部洲”,地形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其他三洲是:西部是“西牛贺洲”,地形圆如满月;东部是“东胜神州”,地形东狭西广,形如半月;北部是“北俱卢洲”,地形形如方座,四边等量。其中对北俱卢洲的描绘是最美好的,那里景色宜人,土地平坦,地里会自动长出米来,生吃都很甜美。人需要的各种物品都是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这里的人永远都是二十岁的模样,没有婚姻和家庭。树木会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幽会提供遮挡,那里的人可以没有病痛的活到一千岁。西牛贺洲的人可以活到500岁,东胜神州的人可以活到250岁,只有南瞻部洲人的寿命是不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改变的。
然后说须弥山,须弥山是由许多宝物组成的 ,还种满了各种宝树,居住了很多的神仙。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住着“四大天王”,主要职责就是护法。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各自负责守护一个大洲。四大天王的部下有“天龙八部”,又叫八部众,因为天部和龙部角色多相对更有分量,所以以天龙八部统称。
接着说,说完半山腰的四大天王,再说须弥山山顶了。山顶叫作“仞利天”,仞利天的主人叫作“帝释天”,意思为天帝。在仞利天这个世界里有三十三个天国,因此仞利天又叫三十三天。在仞利天上面还有四重天,那四重天已经是在天空中了,所以四大天王的半山腰和仞利天叫做地居天,在之上的叫作空居天。
仞利天往上的一层天叫“焰魔天”,“焰魔天”往上是“兜率天”,“兜率天”往上是“化自在天”,据说在化自在天的众生可以随着自己的意念变出各种东西来供自己娱乐。再往上就是“他化自在天”,这里能够随意将他人的乐事供自己享乐。这四层天有一个特点,从仞利天开始,每层天里的时间都要比下一层天的时间更慢,众生的寿命更长。比如仞利天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100年,此天的众生的寿命为仞利天时间的1000年,也就相当于人间的3650万年。他化自在天的一天等于人间的1600年,众生的寿命是他化自在天时间的1600年,相当于人间的9亿3440万年。上述的四大天王、仞利天、焰魔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天都是众生享乐的世界,所以叫作“欲界”。所谓欲界就是佛教里的有情众生所在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一。
欲界往上就是色界,色界不是普通人认为的情色的色,这个色是指有外在形态和颜色的意思。色界的众生已经断绝了食欲和色欲。但是仍然有形体,有物质的宫殿和外在的形象,所以叫作“色界”。色界一共有四组禅天,其中有一层天叫作“梵天”,据说佛能教化的的范围最高就止于梵天;还有一层天叫作光音天,据《长阿含经》说,说光音天的众生来到人间吃了人间食物而产生了欲望,所以就生出种种的业,进而进入了不断的轮回中,其中就包括轮回为人。所以佛教认为,光音天是人类的始祖。
色界再往上就是无色界,这里的众生和世界都没有具体的形态,所以无法描述他们,这里最高天的寿命是84000劫,换算成人类的时间大约在112-2257亿年。当然,印度爱用虚数,不用对具体的数字感到惊讶,总之就是非常的久远就好。
所以,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合成“三界”,但这三界并不是我们常听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三界,那个三界指的是道家的天地人三界。虽说三界里的众生的寿命都非常长,各种满足,各种享乐,但他们仍然需要进行轮回。在佛家看来,只有不再轮回转世才是终极目标。
如果以人间为中轴,上述说了人间以上的天,那么还有人间以下的地狱。在传统的认知里,都知道地狱是有十八层的,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阎罗王以及各种鬼卒等等角色。但在佛教的体系里,除了阎罗和牛头以外,是没有其他角色的。这些角色都是中国民间按照现实社会的体系逐步添加进去的。
同时,在佛教的世界里,我们的宇宙是由四个阶段的,分别是“空劫”成劫“”住劫“”坏劫“,这四个劫分别都是一个中劫的时间,合起来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的时间大约为13.5亿年,我们的宇宙就在这“空”“成”“住”“坏”中循环往复。在坏劫这个阶段,只有色界第四禅天可以保存,所把第四禅天又叫作“不动地”。
说完了佛教大概的一个宇宙观,然后说说关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分别。大乘小乘是两个不同的佛教学派,来自于印度佛教的一次内部分裂。在释迦牟尼传教的时候是不分大小乘的,在释迦牟尼去世很多年后,佛教徒对教义有了很大的分歧,新出现的学派就叫自己“大乘”,把原本的学派叫“小乘”。
其实大小乘本来没有褒贬的意思,只是对学派加以区分。小乘佛教在历史上正式名称叫“上座部”教派,据说现在在亚洲南部的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这个教派,所以在正式场合称呼为“南传上座部”。为什么要“大乘”和“小乘”来区分呢。小乘的教义是只渡自己,让自己涅槃,就好比一个只能坐一个人的小车一样,只能让自己超脱,所以叫小乘;大乘则是不止是自己,而是让芸芸众生都得道,就像是一辆可以搭载无数人的车,所以叫大乘。所以,从佛教果位上来说,也可以看出区别。小乘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果,也就是让自己涅槃。大乘则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菩萨这个果位,大家都知道菩萨普渡众生。
然后说说佛教的修行方法,常听说的就是“戒”“定”“慧”。戒:就是指的遵守戒律,多做善事,少做坏事。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是通过戒律来约束自己少造业,也就更接近涅槃的终极目标;定:指的是打坐禅定,这样有助于思考,领悟佛法;慧:指的是开启智慧,也就是认识学习佛法,认识世界的本质。佛教认为开启智慧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做到不再“无明”,“戒”和“定”都是为了更好的“慧”。
你理解的这么透?
梳理总结而已
佛祖就是个摆设,他懂个P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