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穷养还是富养?

男孩,女孩,教育,育儿

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要“穷养儿,富养女”。他们期许的是,让男孩子从小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能吃苦,以后长大了有一番大作为。女孩要富养,是希望从小给她富足的生活,让她更有气质,提高自身价值,以后可以过滤掉资质平平的男人,好嫁一个比自己家更富裕的男人。

对于这种穷养儿富养女的思想,不做过多的评价,但是从孩子从小的价值观和格局建立来看,没有穷养富养一说。

其实孩子性格的形成是跟他从小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如果是家境贫寒的家庭,那么就不存在穷养儿一说,因为已经是现实情况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努力去改变贫寒的现状,不然孩子会因此失去很多机会。

当他喜欢一个玩具,他会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而放弃。基本没有零花钱的他,不敢参与同学们的各类社交活动。他做事小心谨慎,不敢做错事,可能会因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而遭到家里的责备。

他做什么事都会畏手畏脚,因为在他的意识里,他没有试错的成本,不管是什么东西,对于他来说,有且只有一个,没了就没了。所以选择恐惧症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因为选择了A,就不能选择B。

于是在家庭经济情况稍微好转之后,家里会给予他补偿性的回馈。感觉从小亏待了他,现在一定要把之前欠下的全都补回来。也许他会将得到的快速消费干净,也许会一点点的存起来。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突如其来的丰富的物质。

不管是真的穷还是刻意制造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在别人家教导孩子要懂得利用现有资源去达到自己目标的时候,倡导穷养家庭的父母还在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要省,省才是美德。

但别人家的孩子知道利用资源,或者是去借用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许筹款创业,或许开创了多个副业。而省这个字在穷养的孩子脑子里深深的打上了烙印,每月的工资都存进银行,看着银行中增长的数字自喜不已。

假如每月收入5000,穷养的孩子可能会省吃俭用,降低生活品质,存下2000。而非穷养的孩子可能已经早早的用每月结余出来的钱开创了副业,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每月会有更多的结余,然后再拿去投资。

这就是格局的不同,穷养的孩子害怕失去,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所创造的一切失去掌控力,所以他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同时他也失去了各种改变命运的机会。非穷养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就是要去做,大不了错了从头再来,我有试错的成本,不是选了A就不能选B,如果有三个选项,最多错两次,剩下的就一定是正确答案。这就是他们的格局,也是他们优秀与别人的原因。

那就一定要富养吗?也不是。

很多人都说要富养女,但一定要有度,不能无限度的或者是超越自身能力的去养,同样也要培养他们的价值观。

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女孩,最容易被惯出公主病,自我的动手能力也会很弱。

有的家庭想着就这么一个女儿,一定要给她吃好的用好的,一切都是力所能及情况下最好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的富养也会让她养成怪脾气。

某天她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了好看的新衣服,你给她买了。走在大街上看见橱窗里有个非常可爱的娃娃,她想要,你一看价格真的不菲,你咬牙也买了。她要和同学组队出去旅行,你也给钱答应了。她看上一个一线大牌的包包,你觉得都那么大了,不能让她在别人面前丢面子,你也咬牙买了。也许每一个女生的攀比心理都是从小父母惯出来的吧。

       后来她毕业上班了,每月的工资居然还不够自己每天上下班打车的费用,她开始讨厌工作,抱怨又累又赚不到钱。你们知道后就劝她还是回家吧,家里养你一辈子。

 而很多非富养家庭的女孩对于同样的工作,会更有耐心和毅力,因为在她们心里从小就有个一个概念,我想要什么东西,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家里不会养我一辈子。只有自己独立了,才不会受制于任何人。

穷养富养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大格局理念,他们都会受用终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伯正  【文章编号:22】
微信公众号回复文章编号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1 則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