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道德经》,也叫《老子》或《五千言》。据说是老子出关云游前留下的著作。书中大大小小的道理很多,但有些观点还是要辩证的去看待,毕竟时代不一样了,有些观点现在看来有点偏激。其中有几个记忆深刻的地方。
第三章谈治国,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意思是说在位者不崇尚有贤能的人,这样可以使百姓不去争名,不稀罕难得的宝物,让百姓不去为了宝物做偷盗之事。不去炫耀使人嫉妒羡慕的事物,百姓自然心无波澜。
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无为而治”, 不去制定任何标准,不去定义事物的优劣好坏,万事万物没有人为的干预,一切顺其自然发展。这样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基本没有差别的环境中,心中的负面情绪就会少很多,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理念在那个时期估计会很实用。
还有一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乍一听觉得好无情残酷,动不动就把人当畜生对待。但这里的刍狗是指用草扎成的狗,是用来当做祭品的。这里的不仁是指不带有人的情感。还是在强调一视同仁,不带感情的无为而治。
刍狗在祭祀前会被当做祭品悉心对待,而祭祀完毕后就地烧毁。这里以刍狗在祭祀前后的待遇来说明天地运行规律,人就如刍狗一般,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不会因为条件,环境和感情的变化而让结果不同。
由此想到,现实生活中,貌似也有很多刍狗,只是具有利用价值,就好比祭祀前后的命运差别。但刍狗却不自知,以为自己被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但这只是利用前的必要程序,利用完了也就如刍狗一般被踩踏焚烧丢弃。
道德经是世界最流行的书籍。有些观点好像与今下价值观不符,“在位者不崇尚有贤能的人”确实无为,但是万一无贤能的人上去了呢?国家治理怕出问题了
写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