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风俗?曲水流觞是什么?上巳节是什么?寒食节怎么来的?

古人最开始把每年阴历的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叫做上巳节。但是因为阴阳历差异,阴历的日期不容易固定,所有后来就把阴历三月三日定为上巳节。

《兰亭序》里面有描写这一节日的句子:“暮春之初”“修葺事也”。因为春天来了,随着气温逐步回升,万物也在满满复苏,各种病菌就容易滋生。这里说的“修葺”其实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人们到水边洗濯身体,以此预防疾病,消灾祈福的的仪式。所以,修葺就是为了达到清洁明净的目的,所以通过这种具有参与感的仪式来体现“清明”。但《历书》里也有一句来体现为什么叫清明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说文·包部》里面有“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所以巳即可理解为“嗣”,“上巳”即是“尚嗣”,也就是尚子的意思。这也反映了在古代,人们对于人口繁衍家族兴旺的期许。所以,古代的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祈福,也正是此意。

相传是简狄吞食了玄鸟蛋,也就是燕子蛋而孕育了商的始祖—契,所以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所以人们把契奉为高禖神,这个神的职务就是管婚育的。所以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祭祀高禖神,而主要的祭祀形式就是临水浮卵。

什么是临水浮卵呢?就是把煮熟的鸡蛋放在曲水中,任其漂流,然后在水流另外某处有人捡到了,就将鸡蛋吃掉,以此祈求可以孕育后代。后来浮卵慢慢的就演变成了浮枣了。再后来,由于文人墨客的加入,就逐步变成曲水流觞了。

什么是曲水流觞呢,和浮卵的形式一样,只不过浮的东西变成了觞,觞就是古代的一种酒杯。这些文人墨客往往选择在某处静谧的小溪处,在小溪上游释放装有酒的觞,觞随着水流漂流,漂到某处停留不动了,那位于该处的那个人就要拿起觞,将觞里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就要即兴赋诗一首,以此助兴,可谓风雅至极。由于文人墨客的加入,把上巳节赋予了踏青赏春、畅情山川的内涵。

这里呢要提一下寒食节,寒食节又叫禁火节冷节百五节。为什么又叫百五节呢,因为这一天是冬至后的第105天,因为在古时,那时候是把冬至节这一天当做一年的开始的,也就是新年。这个寒食节百五节基本上就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后来民间逐渐形成了清明节前一天就是寒食节的习俗。

说到寒食节,还有一个关于寒食节的传说。也就是为什么寒食节叫寒食节。

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很多年,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给重耳吃,重耳因此保全了性命。重耳非常的感动,后来重耳返国以后要赏赐介子推,但此时介子推已经和母亲在绵山隐居了。

然后晋文公重耳就派人进山搜寻,但是未果。此时就有人献计说,将山的三面都放火,留一面,以此逼出介子推,但大火将绵山烧遍了都未见介子推出来,但最后他们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在一颗柳树下被烧死了。重耳听后非常难过,然后就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律只能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以此纪念介子推。

为什么在清明节期间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况呢?有的传说是,说因为介子推在绵山被火烧,上天被感动介子推的贤达忠诚所感动,然后降雨灭火,也叫“泼火雨”,以此纪念介子推。但此时降雨的真实原因是,由于此期间东南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空气交汇,从而形成降雨。但相比科学的解释,我还是更喜欢具有神话传说的故事。

最后说一下七十二候花信风。清明一候是玉兰花,清明二候是李花,清明三候是垂丝海棠。

1 則留言

Leave a Comment.